“这个小伙伴真是好样的。”说起卓越班的杨康,江苏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都会叹服地竖起大拇指。2013年暑假,杨康来到上海斯恩卡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实习。短短1个月时间不到,他就能独立完成10多吨水泵成套设备的拆卸和组装工作,因表现突出被公司老总看中并聘请他担任镇江、无锡地区的产品代理。
江苏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目前,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试点专业,涉及学生数576名。“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度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已经不可回避地进入了深水区。”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介绍,学校把改革定位为“突破”和“领先”,积极探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培养的未来工程师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校企紧密联手,企业成了卓越生的实践乐园
前不久,江苏大学机械卓越班的42名学生来到了无锡、昆山两地的5家企业,开始为期9个月的企业学习。陈天阳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并不轻松,“我是带着任务进企业的,计划先在3家企业轮转,找到合适的方向后就在一家蹲点,开始真刀实枪地做毕业设计。”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昆山,目前形成了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迫切需要大量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机械卓越创新人才。8月底,江苏大学和昆山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卓越工程师计划”校企联盟研讨会,与好孩子集团、若宇检具、佰奥自动化、汇美塑胶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卓越计划校企联盟的协议。正是这样一个“小联盟”,吸纳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部分四年级卓越班学生。
“以往送学生去企业,给实习经费企业还嫌麻烦。现在听说卓越生要来,企业反过来管吃管住发补贴,主动承担学生培养工作。”企业的态度转变让江苏大学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梅强很欣喜,他认为,企业欢迎卓越生,一方面依托于学科优势,产学研平台、研究生工作站等合作形式,为实施卓越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证明企业对更贴近工程实际、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创新人才确实“求贤若渴”。若宇检具执行副总江雪明说:“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用人通路。以往我们培养一个检具人才成本在20万元左右。现在,经过前期的联合培养,江苏大学机械卓越生到了企业,现场培养一到两年就可以迅速成长为检具的高级人才。”
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内涵,也是优化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根本要求。近三年,江苏大学大力倡导“四个双向”,即学生与企业的双向认同、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青年教师的双向进修、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专家的双向指导、企业专业实验室和学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双向建设,探索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的校企合作育人路径。
实验室深度参与,校园成了卓越生的创新工场
说起自己参与制作的方程式赛车“魅影”,车辆工程卓越生于点脸上有种掩藏不住的神采。去年,还在读大二的于点就担任了悬架组组长,和研究生学长耗时一年,设计、加工、生产、装备出一辆方程式赛车,参加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像于点一样,超过50%的江苏大学车辆工程卓越生都参与过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大一时他们就已经拿起了扳手,亲手拆卸和组装过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部件。“学院的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1个国家汽车产品检测中心,在时间、空间和项目上对所有卓越生全面开放。”汽车学院副院长刘志强看到了开放式、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卓越生的变化,在卓越班中申请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覆盖面达到了100%,每年都有5至6名同学在省级以上汽车工程学会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高校的实验室近年来实现了“中心化”,但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王国”。江苏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实验室深度参与卓越计划”这一理念。教务处副处长、卓越学院常务副院长冯军解释,所谓实验室深度参与,就是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校内的基础实验中心重点提升实验内涵的设计性,基础实训中心重点保证实训内容的实战性,专业实验和实训中心重点营造工程实践的真实性,通过开发基于工程实际,并由学生主导的创新型实验、实训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
“学生做的无碳小车各有特色,有的能连续绕多个S型弯,有的跑的距离特别远,每个组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指导教师冯伟玲对卓越生的评价。在这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深度参与卓越计划过程中逐步构建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模块化,综合能力与基础创新项目化”的全新体系。在6周的实习实践里,基础训练压缩成4周,每半天完成一个模块训练,剩余的2周时间,同学自由选择项目,最终形成实物和总结报告。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项目都涉及车工、铣工、数控、线切割等10多个大工种,全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在江苏大学—大全集团电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带头人刘贤兴介绍,获批江苏省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的200万元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建设卓越生去企业前的认识型、基础型、拓展型、创新型4个实训平台,最终将建设成容纳1个创新实验室、8个工程训练教学示范窗口、12个创新平台、12个实验模块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师生“双极”驱动,打造一片教学改革特区
2010年,在启动实施卓越计划之初,江苏大学就成立了卓越学院,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卓越计划实施工作成为全校的重大工程。校长袁寿其说,这是学校着力打造的教学改革特区,从教师配备、学生选拔入手,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教师评聘方案改革等,都可以在卓越学院先行先试。
汽车学院青年教师耿国庆今年显得特别忙碌。4月份,他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双语教学培训,11月开始又和大四卓越生一起去企业呆8个多月。“参与卓越计划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工程实践能力、双语教学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吸引耿国庆积极投入的原因在于卓越计划确实有为又有位。
近年来,江苏大学大幅度提升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走出国门”和“走进企业”的比例,每年推荐2至3名教师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参加短期双语教学培训。从今年开始又明确要求,试点专业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要有一年时间深入实验室从事教学研究,并到实践基地顶岗工作、挂职锻炼。为了优化卓越计划专职师资队伍,江苏大学还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增设了工程型教授类别,鼓励教师参评具备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相关能力、素质要求的“双高型”工程型教授职称评聘。
“优生、优师、优条件”,在江苏大学,卓越生享受到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和成才路径,可以选择去海外名校交流学习、申请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计划、提前免试攻读硕士学位预备生等。
据了解,江苏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4个专业学科特色明显、行业背景深厚,企业参与培养首届130多名卓越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随着卓越班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企业目前难以满足深度合作培养这一需求。”袁寿其坦言。前不久,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信委联合组建,江苏大学牵头成立了省级机械动力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联盟,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25所高校与省机械行业协会、徐工集团、无锡柴油机厂等50余家行业企业联合组建联盟,试水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机械动力类卓越工程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这为解决高校动力不足、企业激励不够、投入保障不全等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袁寿其说。(通讯员 吴奕 明平)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江苏大学探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