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52个民族的学生在校学习,学校把民族团结贯穿于育人过程,四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团结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这已是广西民族大学第4次获得这一称号。在该校,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52个民族的学生在校学习。62年来,各族师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近15万毕业生中的大多数人,投身到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民族大团结的事业中去,民族团结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为各族学子搭建“绿色通道”
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藏族学生巴桑罗布今年秋季开学时独自到学校报到,一进校门,师兄师姐就带着他到“绿色通道”处办理入学手续。巴桑罗布一家5口人,家中还有两个妹妹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上大学一年四五千元的学费和住宿费让他很犯难,“报到后学校让我办了校园信用贷款,还有助学金和特困补贴,心里一下踏实了。”巴桑罗布说。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宁耀介绍,今年,民大有1500名暂时没有筹够学费、住宿费的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占新生总数的1/3左右。仅2013年,学校就累计发放各类奖、助、贷等助学金6200多万元,受助人数累计为57485人次。
学校85%的生源来自广西民族地区,大多数来自广西老、少、边、山、穷地区,贫困生占全校学生近50%,特困生为13%。今年,民大筹集社会资金、校友捐款和企业捐助,加上国家和自治区的拨款,共设立了30多个奖助学项目。
截至目前,预科教育学院已为广西各高校输送各族合格大学新生约2万名。2003年,广西在民大建立“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进一步夯实民族预科教育发展基础。今年,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招收的1000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还能享受免收学费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是必修课
广西象州壮族小伙班熊根,两年前来到民大化学化工学院报到后,发现他入住的寝室5位同学分别来自汉、壮、回、满4个民族。两年来,这个“小家庭”融洽欢乐,5个人互敬互助。
像班熊根这样各族同学融合的宿舍在广西民族大学比比皆是,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他们彼此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关系融洽和谐。
各族同学的相互了解往往开始于该校在新生一入校就开展的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从入学开始,民族团结教育就是他们大学期间的一门必修课。“民族院校作为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责无旁贷。”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钟海青说。
刘周全是学校的辅导员,每年他都会组织新生们开一次“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我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个案,以小见大,在互相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无处不在,认识到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刘周全说。
广西民大十分重视课堂这个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坚持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作为全校学生必修课,该课程学生评价连年排在前列,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学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此外,在体育课中,学校还开设苗族竹竿舞、壮族抛绣球、彝族打磨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建了龙舟队、藤球队等多支民族体育运动队。这些课程不仅增进了各族学生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推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创新。
造就团结实践“梦之队”
“这次的田野调查,是关于边境贫困瑶族家庭社会的主题,让我很难忘,收获也很多。我们不仅了解到瑶族山民的家庭生活情况,也看到了当地瑶族山民、村民与壮族居民、汉族居民的和睦相处,体会到我国民族政策实施的成功与有效。”2013级东盟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佳锚在参加完暑期“大走访”活动后说。
2014年暑假,广西民族大学组织了50多支学生团队,深入广西的乡镇村屯,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这些团队很多是跨年级、跨学科、跨学院联合组团,他们在实际的走访调查中加深了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了对不同民族文化风俗的了解,更加深了与各族同学、各族群众的情感。
牙庆德是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后到河池市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在这个全县最贫穷最落后小山村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村干部为村里拉通网络、修建水泥路、发展养殖业,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
“我们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也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亲身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说。(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张婧 吉丹)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成为学校一张靓丽名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