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聚焦创新人才集聚培养,从创新工程和项目布局、创新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等方面着手,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布局创新工程和项目。优先布局和提升一批重点创新工程和项目,加快推进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项目落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整合提升地面交通工具国家级科研平台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面交通工具科技中心。大力发挥多功能振动台在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及防灾减灾领域的作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土木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着力转化医学研究和国家干细胞库建设,打造同济大学干细胞科研基地。积极打造德国研究智库和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以创新平台和项目为支撑集聚人才,加紧建设高等研究院、土木学院国家试点学院等,推出基础学科青年人才领航计划和模块化专家引智计划,吸引世界一流人才。
区校协同创新,建立市场导向创新型体制机制。杨浦知识创新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吸引国际设计师与创业投资集聚的场所。与芬兰阿尔托大学共同建立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融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促进全球创新人才和国内外创新企业向该区域集聚。与嘉定区合作,依托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与虹口区合作,聚焦环保产业,建设同济虹口绿色产业科技园;与普陀区合作,依托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以及以PPP模式建设天佑医院,聚焦再生医学研究,围绕桃浦地区的转型升级打造医疗生物产业园区。
以“四学一量”改革为突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培养和造就一批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四学”指学时、学分、学程、学位,“一量”指教师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量。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的比例提升至五分之一。通过“引导性学分”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面上有覆盖”和“点上有示范”的学分认定规则。加强“创业谷学堂”建设,构建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学程。实行弹性学制,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对有自主创业意向并具有潜质的学生转换原专业已修学分,增修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最终拿到工商管理专业文凭。实现“休学创业”和“在读创业”双轮驱动。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给予教师工作量和业绩点奖励并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核算挂钩,加大对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支持。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同济大学聚焦创新人才集聚培养 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