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
1月31日,有媒体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上海药物所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
消息发布后,查询各大药房网上销售渠道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已经基本脱销。
人命关天的“好消息”,一定要准确再准确!
昨夜,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在微博、微信疯传,网上药店瞬间告罄。一些地方街头甚至出现群众连夜排队买药的场景,为了双黄连,一些人早把钟南山院士“不要出门”的忠告抛到九霄云外,情形让人担忧。经历了一夜的全民抢药,今晨各大媒体纷纷发声呼吁,不要抢购、自行服用药物,“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疫情当前,任何好消息,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救命稻草”。看到这一夜之间的剧情大反转,长安君还想说几句。
越是特殊时刻,越要理性思考。特殊时期,人们对于消息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无论是确诊人数增加的坏消息,还是药物研究突破的好消息。但越是特殊时刻,越要保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很多时候冷静想一下,就能避免被信息的洪流裹挟而行。不要冲动,待在家里多听、多看、多想想,就能为抗疫做贡献,就比盲目冲上街更安全。
越是声音大,越要说准确的话。新闻媒体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扩音器的作用比平常更加显著。很多人都是抱着“他声音大听他没错”的理念冲出了家门、冲进了药房。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声音,当好公众的眼睛和耳朵当然是媒介平台的天职,但面对人命关天的“好消息”,要更加准确、可靠,才不会“希望换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越是权威,越要让百姓听懂。疫情暴发以来,科研人员没日没夜战斗在研究病毒“家底儿”的一线,传递出了不少让人心安的好声音。但对公众发声时,要多说一些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什么是抑制?什么是预防?什么算有效?负起学术责任,也要负起社会责任,才能让“好声音”真正发挥“好作用”。
这场战“疫”中,权威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之一,把每一个字都用在刀刃上,胜利可期。
人命关天,请把各项工作做得细一些、再细一些,实一些、再实一些。工作的实际成效,比任何辩白和致歉都更有力,都更能赢得人心。
英雄的城市
1月28日,84岁的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专访。
钟院士为疫情操劳,休息不足,神情略显疲惫,面颊明显浮肿,谈到武汉百姓自发高唱国歌时,布满血丝的双眼满含泪水。他说:劲头上来了,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望海楼)
和平年代没有硝烟,但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每一个人。这些天,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湖北武汉。面对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武汉毅然关闭离城通道。
武汉人民正在用爱建设这座城市。“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爱她!”公益歌曲《武汉伢》击中无数武汉人的泪腺。当疫情笼罩江城,当熟悉的街道变得冷清,武汉人民没有慌乱,他们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担起了该担的责任。
面对疫情,身患绝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不下火线、与病毒赛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张旃写下“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的现代版“与夫书”;无数封“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上印着鲜红手印;无数人“连轴转、白加黑、纸尿裤、就地躺”……这些冲锋在前的白衣勇士,是武汉“最美逆行者”。面对疫情,270多名工人共产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带领上千名工人昼夜奋战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生产和服务抗疫产品的企业员工加班加点……各行各业守望相助,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面对疫情,大多数武汉群众顾全大局,主动选择“留守”,自觉居家过一个“安静”的春节。
因为爱这座城,武汉人民克服了很多困难,作出了很大牺牲。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是这座城市的英雄。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打响过辛亥革命第一枪,经历过抗日战争时“保卫大武汉”的烽烟岁月,迎战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艰难险阻铸就了武汉人“用身体筑城墙”“人在堤在”的勇敢刚毅,涵养了“不服周”(指不服气、不甘心)、“不信邪”的倔强顽强。所以,如今即便疫情严峻,即便困难重重,武汉人也没有被吓到、没有被压垮。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用爱温暖了这座城市。虽然武汉按下“暂停键”,但武汉人民并非孤军奋战,全国人民是坚强后盾。截至1月28日晚,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29个省区市及3支部队的52支医疗队6097人的“援助大军”驰援湖北;截至1月30日,湖北累计收到615.43万件捐赠物资。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直播画面,每天吸引数千万观众发出“武汉,加油”的集体呐喊……有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再寒冷的冬天都会过去。
回溯历史,从曾经席卷全球的疟疾、伤寒、霍乱、鼠疫、天花,到本世纪开始流行的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人类文明史,就是与疫病不断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更是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疫病、外来侵略等艰难困苦中锻造出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精神禀赋。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理性、更加智慧,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的前进步伐。
钟南山院士几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我们坚信,只要继续秉持科学和理性精神,只要继续紧紧依靠包括武汉人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坚定信心、科学防治、群防群控,武汉就一定能过关,中国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钟南山
事件回顾:
17年前,是他,领军战非典;17年后,又是他,披挂上阵,四处奔波,冲到抗击新疫情的第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他就是光华工程科技奖的成就奖获得者钟南山。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逢危有我,八秩不辞
他坚信,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逢危有我,八秩不辞。
挂帅持印,舍生奔疫。
耄耋出征,神州独一。
17年前,是他,领军战非典;
17年后,又是他,披挂上阵,四处奔波,冲到抗击新疫情的第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
他是光华工程科技奖的成就奖获得者,这个奖项自1996年设立以来,仅有五位科学大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和钱正英。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他就是钟南山。
一个感动中国的名字,一个让全国老百姓记在心里的名字。
钟南山是谁?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声如洪钟、气贯长虹。
松柏之志,经霜犹茂。
钟南山最早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
95后、00后可能不认识他。
2003年早春,广州。迎春花还未及绽放,一个被称为“非典”的怪病,就如梦魇般扑面而来: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病原体不清楚,疫情无法控制……要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体。当时,有权威观点认为,“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人皆景从,唯有时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简称呼研所)所长的钟南山及其同事表达了不同看法:“‘非典’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除了病原之争,钟南山还经历了治疗方法、疫情研判两次争论。事实证明钟南山在这三个“岔路口”上的选择是正确的。若非如此,也许当年广东乃至全国的抗击“非典”工作会走更多弯路。
2009年,钟南山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引人注目:“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如今,凭借着这种科学精神,钟南山已取得诸多不凡成就,赢得了国际广泛赞誉:在《柳叶刀》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近20部;凭借多项科研成果的转化,对患有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群进行了有效治疗;主持制定了甲流、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多种疾病诊疗指南,尽量做到与全球最新诊疗模式的无缝对接……
虽然屡获殊荣,但钟南山始终认为,“我不过就是一个大夫”。出身医生世家的钟南山,融入血脉的医者仁心,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钟南山看来,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多年来,钟南山对病人的好,很多患者都曾经历过:不分年龄,不分贫富,即便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钟南山都一视同仁。
“非典”患者梁合东深情回忆道,他当初患病时非常狂躁,五六个人都制不住他,但钟南山来后没费太大力气就把他压住了,“钟院士让我屏住呼吸,张开喉咙让他看,我一下子就安静了”。
直至现在,在繁重的科研之外,钟南山仍坚持每周三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出半天门诊。
“我不是通才,面对疑难杂症,也有无解的时候,但我知道应该请谁来会诊,共同为病人解决问题。”钟南山说,他借助网络和国内400多个医疗点建立联系,最多的时候有8000多人共同参与查房。在网络上,他们还和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的专家就一些典型病例联合查房,交流诊治经验。
父亲曾告诫钟南山,无论在何种境遇之下,都要诚实、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对钟南山影响至深。
“真话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对的,但能启发大家思考就很好。当然讲真话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是钟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则。从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到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的身份虽然变了,但直言敢谏的风格一直未变。
2013年两会,他提出了“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的质疑,呼吁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防治可先在重点区域进行。2014年两会,他和凌峰等院士、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严惩暴力伤医行为,直接推动了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
2020年,他在给出“不要前往武汉”的建议后,以84的高龄毅然前往武汉,调研和指导防控疫情的工作。
母亲给了儿子两次生命。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是鼓浪屿名门廖家的后裔。鼓浪屿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小岛,在并不算大的岛屿上,拥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位于漳州路的廖家曾经是鼓浪屿上最有名的家族之一,从廖宅的巷子中出来,往右大约30米,一幢红白相间别致的西式别墅映入眼帘,这幢二层别墅就是钟南山外公的祖宅。在这里,钟南山的母亲度过了她美好的少年时光,直到嫁给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才跟随丈夫到南京工作。
1936年10月20日,对于儿科医生钟世藩以及他的爱妻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了。
看着孩子可爱的模样,夫妇俩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给孩子取了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字——南山。因为南京中央医院刚好坐落于钟山南面。这个意义单纯的名字,日后却印证了这孩子攀越高山、跨越巅峰、不断自我超越的形象。
1937年7月7日,钟南山还未满周岁。这一年的冬天,在南京沦陷前夕,父亲带领一家老小随国民党政府西迁的20余万人离开南京,前往贵阳。行程十分辛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
回忆起70多年前的经历,钟南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出生后没多久,我们家就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妈妈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瓦砾堆里救了出来。听姨姨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黑了,后来才慢慢喘过气来。现在我能活着,要感谢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母亲的鼓励激发了儿子强烈的自尊心
钟南山的母亲毕业于协和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后曾由当时的卫生署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这位有着良好素养和强烈自尊的母亲除了热爱医术,还博览群书。她常常陪着两个可爱的孩子玩耍,给他们讲书里各种各样精彩的、动人的故事,讲医院里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够先从故事中体会到人生百味。
钟南山那强烈的自尊心,同情弱者、乐于助人的善良品格,便是从母亲那儿继承过来,从母亲的故事中学会的。尤其是母亲的鼓励对钟南山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逃学,学习成绩很差,还留过两次级。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我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知道了很高兴,她对我说,‘南山,你还是很不错的啊!’”钟南山微笑着说:“那时,我觉得妈妈一下子发现了我的一个亮点,我有了自尊心,觉得有人赞美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信守诺言
和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不同,在母亲的关爱下,钟南山自小活泼好动,虽然年纪比别人小,却常常表现出独立和自信的个性。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商量着怎样玩一个新做好的木制手枪。大家争论不休,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尽管钟南山对手枪的认识也是似懂非懂,但他仍大胆地向那群大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把做好的枪柄截短才更好玩。在小孩子们的争争吵吵中,年少的钟南山最终说服了大家……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一个薄雾蒙蒙的早晨,钟南山一家乘船来到了广州。那年钟南山11岁。
广州,是一个无论什么年代总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地方。初到广州,尽管钟南山和妹妹都不会说广州话,但也能和周围的小朋友们打得火热。
在一次访谈中,钟南山曾展示过一张儿时骑自行车的照片,这张照片记录着一段让他难忘的故事。“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非常羡慕。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励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我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而且,那一年通货膨胀严重,家里生活很困难。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钟南山个性活泼好动,且异常聪慧、懂事。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他渐渐对医学有了兴趣。
一天,钟南山发现家里多了一群可爱的小白鼠。这可把好奇的钟南山乐坏了,他以为这是母亲专门为他找来的玩伴,便急急忙忙地跑去问母亲。母亲笑着反问他:“那你喜不喜欢那些小白鼠呀?”“喜欢!”钟南山脱口而出。看着钟南山特别认真的样子,母亲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用来做实验的小白鼠,可不是给你玩的。不过可以在父亲的允许下照看小白鼠。”
原来,钟南山的父亲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他的特长是从事乙型脑炎病毒的培养和分离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他的科研题目是小鼠胚胎培养病毒。由于当时科研经费比较缺乏,他就用自己的薪水买来小白鼠,在自家的书房里做起了实验。从此以后,每天放学回家,钟南山总爱到书房里逗弄小白鼠玩。
父亲见钟南山对小白鼠这么热心,就有意让儿子多与它们接触。他觉得,熟悉小白鼠的习性、生理与机能,对于学医之人,是很有好处的。他与钟南山商量,要他帮助自己照看小白鼠。从此,钟南山就成了家里的“白鼠饲养员”,也是一名最负责、最有耐心、最称职的小饲养员。
就这样,作为一个小饲养员,钟南山开始逐步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医学、医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照看小白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他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而这些,正是一个医生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钟南山从广州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钟南山是一名优秀学生。他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他爱钻研、爱思考,因此成绩总是优秀。
除了成绩好,钟南山还是个好干部。青少年时期的他已懂得做事情要多为别人着想,尊重人,要真心真意为大家服务。因为母亲告诉他: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别人有困难时要热情伸出手来……
1955年,钟南山考上北京医学院,“当时我在华师附中的一个同 学考 上了北大物理系,他对我说,‘钟南山,你能不能借我点儿钱,我坐火车没有钱。’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南山,你不知道,我们为了准备你的钱都很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了。’没想到,就在我出发前几天,妈妈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20元钱,对我说,‘把这些钱拿给那位同学吧。’那时的20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800元。”
“文革”期间,钟南山的父亲被打成“反动权威”,母亲也在这场劫难中不幸去世。
钟南山说:“妈妈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
关键先生
1月20日,历史或将记住,对于防控“武汉肺炎”疫情而言,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天。
肯定存在人传人,14名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钟南山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局面。
“看到钟南山就安心了”“有钟南山在,稳住我们不慌”……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84岁的他临危受命,又一次扮演了关键角色。
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17年前——
“按照你们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作文高分必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彩时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