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招办主任 朱宜斌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高考志愿的填报就是如此。高考志愿的选择实质就是专业和学校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理想的学校和适合自己的“最好”的专业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感觉要先弄清几对关系。
大学与专业,孰轻孰重?
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首先要弄清楚,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其实作为考生或是为考生负责的家长应该非常清楚,就学校和专业而言,专业在志愿选择中应该更为重要,因为专业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会对考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一个人的职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他所学的专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专业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将来从事的具体职业,但基本上界定了未来职业的范围。
目前,除了个别省(区、市)外,大部分都采取知分填报志愿,再加上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已将高考分数用到“极致”,很多家长在给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抱着一分也不能“浪费”的想法,什么样的分数就要上什么学校,只要能进入某名牌大学,不管录取什么专业,专业实力强不强、考生喜欢不喜欢、考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和潜质等都一概不问,这是报考志愿的一个比较大的误区。试想,一个考生为了进入名牌大学而放弃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专业,屈就于自己不喜爱甚至厌恶而又不擅长的专业,他如何能够在专业学习上好好发挥,取得长足的进展,甚至可能会因为对专业的厌恶导致成绩下滑,变为后进生,过早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过分地追求名校,也会导致对专业考查不全面、不细致。名校虽然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套上都有较多的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当然是好事,但若只从“名牌”出发选学校,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尤其是专业因素,则是不可取的。因为名校并不是所有学科专业都很强,每所大学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很多普通高校的某些专业也有特色,也具有很强的实力。考生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全面考查自己喜欢的专业,要对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进行横向的细致的比较。
专业“冷”与“热”,一成不变?
何为“热门专业”?今年到底哪些专业是“热门专业”?我想谁都不好一下子回答这个问题。高考志愿中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而且任何一个专业的冷热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从全局来看,一个专业近来社会需求大了,就业形势好了,通用性强,报考的人数多了,分数也就高了,也就相对“热”起来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的冷热也在随之变化,今年的“热门专业”到毕业的时候不一定就很抢手,今年的“冷门专业”未必将来的就业还是“冷门”。另一方面,从局部来看,所谓“冷”与“热”,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冷热程度应该有所区别,因为不同的学校其学科设置、办学特色各有不同,这也导致了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发展不可能完全相同。
那么,是不是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热门专业”,我想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影响专业录取分数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专业计划及其分布的影响,有社会对该专业需求的影响,有报考考生分数分布的影响,但更多的应该还是这个专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对考生的吸引。譬如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将来的就业条件有点艰苦,但每年在各省(区、市)的录取分数都很高。尤其是采矿工程专业,一方面是就业形势的确不错,但更多的还是专业自身的综合实力,这两个专业在教育部2012年的专业评估中都位居全国第一。
相对来说,有“热门”就有“冷门”,估计那些应用面相对较窄、就业形势稍微不好、或是学习难度稍大的专业,大部分的考生都是不愿意青睐的,这样填报的考生就会少些,分数线也相应较低,在录取中,可能就需要调剂其他专业志愿的考生进来。但这不代表某校这个专业就不好,实力就弱。所以考生即便是在没有满足专业志愿的时候被调剂到所谓的“冷门”专业,也不要气馁,说不定你捡了个便宜。
关于“冷”“热”专业的选择,建议考生要进行细致的自我剖析,全面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特长和潜质,把握能力和实力,并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科学做出判断,结合自己的志向和职业规划合理地圈定专业范围,而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更不要仅凭专业名称来判断专业“好坏”。每次有考生或家长问我“矿业大学什么专业最好”的时候,我和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差异,只要是你喜欢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我说,我只能告诉你我们学校哪些专业更有特色,哪些专业综合实力更强一些”。
辩证认识新增专业
教育部2012年修订并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新目录中设置了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种专业。普通高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实力,申报目录中的专业,经教育部审核通过后即可面向社会招生。所以,一些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经常会新增或减少一些招生专业,关于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此外,还有些随着新兴行业发展也会在部分高校增设一些相关新专业。
新增专业一般是目前社会需求量在增大或是学校为了长远发展而增设的一些专业,短期内,未来的就业去向应该不会太差;而对于具体的高校来说,新增专业虽然已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学校也具备了举办该专业的实力,但新增专业在师资力量建设、硬件配套设施配置、学科专业的积淀等方面,与原有专业相比应该还有差距,而且一般也不具备对应的硕士点或博士点。所以,并不是说新增专业就是好专业,考生在选择的时候,没必要刻意追求学校的新增专业。之前在考生咨询或接受访谈的时候,我也是常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中国矿业大学本着办好每一个专业的原则,近几年一直在减少招生专业,目前学校已经从2007年的62个本科专业缩减到目前的49个专业,今后还将通过新生入学后转专业等措施继续缩减专业。建议考生在考虑一所高校的专业时候,一定要大致了解你所要报考的专业情况,包括专业内涵建设、发展历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将来的就业去向等。
专业与就业,不直接对等
“这个专业就业去向是什么?”“老师,你们学校今年就业率多少?”“××专业将来都去哪儿工作?”……无论是现场咨询还是电话咨询,抑或是网上答疑,除了“你们学校多少分能录取”之外,考生和家长问及最多的就是将来的就业情况。这个可以理解,一个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出路,对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就业和专业关系密切,但又不一定有必然的对应。因为大学就像一个大熔炉,经过四年或五年的历练,学生在这里学习的不只是本专业的书本知识和老师传授的技能,大学交给学生的会更多:她教会学生如何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如何与人相处,即如何做人;她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她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如何高效、便捷、创造性地去解决,即自我创新能力等等。目前,许多高校都把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等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课程设置上也非常明确地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后,所谓的专业只是个敲门砖,学生参加工作以后,仅仅依靠专业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就业关键还要看学生实际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乃至工作中多锻炼多积累。因此,考生在专业选择的时候,可以参考专业的就业去向、待遇等,但只是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而不是主要依据。
此外,目前,好多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都实施了大类招生,淡化学生的入学专业。考生入学后经过新生专业教育和大学生涯设计指导,发现并增强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特长和潜质,并通过一到两年对各专业全面的体验和了解之后,再进行明确的专业定位;有的学校给学生提供多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让学生大学期间再进行专业修正;有的学校给学生提供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考志愿填报不合理而带来的遗憾。所以考生在录取时,即便没有录取到理想的专业,甚至是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去,也不要灰心,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明确以上几个关系的情况下,考生便可根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合理定位,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兴趣、能力、潜质等,科学填报志愿。我相信,这样,每位考生都会进入一所“还算满意的大学”就读一个“比较满意的专业”。
《高校招生》杂志网站: http://www.zggxzs.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专业选择,弄清几对关系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