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资讯> 专业百科

大数据: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大数据:真命题还是伪命题?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 《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就将大数据誉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为什么这么热?如何科学对待大数据?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人类第三次创世纪工程旨在建设一个新维度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大数据”在业界和学界已成为 “时尚”话题,人们认为“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并赋予“大数据”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以“革命性意义”。在您看来什么是大数据?

姜奇平:我们不用工程师的语言,而从“人类”和“时代”这个角度,看看什么是大数据。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大数据,只不过是人类第三次创世纪工程的一个片断。整个工程的“目的”,旨在建设一个新的维度,使“意义”投胎到世界的“数据体”上。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这样表达,人类曾投了三次胎。第一次投胎的胎体,我们称之为世界1。这是实体的世界,它以实体为中介存在。这个世界以功能和使用价值,承载人们生存的存在。第二次投胎的胎体,我们称之为世界2。这是价值的世界,它以货币为中介存在。这个世界将一切转化为等长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价值。人们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就是它“有没有价值”。这个世界以价值承载人们发展的存在。第三次投胎的胎体,我们称之为世界3。这是意义的世界,它以网络为中介存在。这个世界以意义承载人们自我实现的存在,要在以往的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追求认同。

世界2是一个时空标准化的世界,它无法准确呈现意义的存在。今天,人们发明人际网络、物联网,都是在给意义一个适合的呈现空间,使事物隐含的快乐或痛苦的潜在含义,在我们创造的每一份价值和使用价值中鲜明呈现出来。大数据就是“意义发现”。通过意义的发现,指导价值的取舍,让有意义的价值实现,让没有意义的价值湮灭。

世界3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世界2和世界1的消失。世界3只是相当于世界2和世界1的照明系统。传统经济相当于一个摸黑干活的系统,所谓“摸黑”就是指人们不知生产的东西哪些最终有需求,哪些没有,为此需付出巨大的交易费用,来实现供求平衡。“智慧化”相当于提供一个照明系统,让传统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再摸黑创造交换价值(世界2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世界1的价值),通过大数据照亮意义,即洞察最终需求,只创造那些有意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人们经常把智慧比喻成明灯。这是智慧化对于传统经济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与传统经济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递进发展的关系。大数据的应用,本质上就是在世界2、世界1中寻找并呈现意义。

大数据旨在实现“意义”的专业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奥巴马政府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从当前及未来看,“大数据”究竟有什么用?

姜奇平:在这里就不介绍“大数据”细枝末节上的作用了,我仅谈谈大数据的根本作用,即实现“意义”的专业化。我先谈两个具体方面:

一是“意义赋值”系统的专业化。在大数据之前的世界,特别是工业世界,各种事务的功能系统、手段系统都是专业的,但一涉及意义,例如宗旨与目的,就变得十分业余。我们以智慧城市为例说明。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到底智慧不智慧,关键看它的“意义赋值”系统是否专业,有效还是无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等于说,人民才是意义的赋值者。离开人民群众,就没有意义;数据离开了意义,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建设的所谓智慧城市就一定是愚蠢城市,与民生实际相疏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作用,应该是把群众路线专业化,让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这类意义信息及时被洞察、被满足,从而使人民群众得到更良好的体验。

二是企业决策系统的智慧化。大数据之前的企业决策,一线员工没有决策能力,这是意义系统不专业的重要表现。用户需求这种决定企业生死的意义信号,不能在此时此地的分散条件下得到当下响应。大数据让决策这种意义处理系统发生根本变化,从后台决策向前端决策转移,从集中决策向分散决策转移,从价值决策向意义决策转移。

举例来说,人们对大数据决策容易有一种误解,以为就是数据大集中的决策。这是传统集中控制思维方式运用到分布式计算条件下常有的惯性。

海尔的决策模式强调 “群龙无首”。因为如果调动起每个自主经营体的主动性,使人人成为自己的CEO,这些一线员工就会进行分散CEO式的决策,没必要事无巨细非得通过“龙首”来决策。为此,海尔用战略损益表等制度,进行战略性的价值管理,使每个员工在决策时可以按企业的战略利益来权衡当前的形势,达到比集中式决策更优越的决策效果,其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无为而治。

事实上,大数据决策应是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结合。共性的问题适合集中决策,个性的问题适合分散决策。而且,二者不一定是对立的关系。例如,一线员工的分散决策,也需要并且可以调用数据中心的分析资源和计算能力;数据中心的决策,也需要与员工本地数据,甚至客户本地数据进行锚定和关联。按美国最新的情境定价理论,在一对一的营销中,产品和服务定价这种最关键的决策,可能要依靠用户本地数据,如手机中数据的参与,通过与数据中心数据的即时匹配来完成。用户数据参与决策将成为分散化决策的一个趋势。



1 [2] [3] [4] 下一页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数据: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