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资讯> 高校动态

中国药科大学实施“教师亲和力工程”纪实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中国药科大学实施“教师亲和力工程”纪实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不再让学生远远望着老师

——中国药科大学实施“教师亲和力工程”纪实

从2009年起,中国药科大学启动了“教师亲和力工程”,设计各种渠道和方式,组织引导教师走近学生,与学生直接接触交流,关心他们的思想,指导他们的学业,取得良好成效。

前些年刚调到中国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的王儒年教授,在距离南京市中心约30公里的江宁大学城新校区上课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伴随着下课铃声,教师们拎着包、夹着本快步走出教学楼,不约而同地赶往校车停靠点;教学楼前,一些学生则围着刚上完课正欲离开的教师问问题,教师一边匆忙回答着学生的提问,一边心神不宁地不断看手表。下午4点半,满载着返回市区教师的大客车绝尘而去……

这样的场景在王儒年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后来,他把“新时期师生关系”和“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国药大的“教师亲和力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美丽大学校园里的缺憾

本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我国许多省市相继出现了大学城和大学新校区。

大学城或新校区面积大、绿化好、建筑新派、设施现代,极大地改善了高校办学条件。但是,大学城、新校区一般远离城市中心区,学校教师却大部分住在城里,上课乘坐学校定时班车来,下课乘班车回城。与过去老校区情况相比,这段新的距离不仅增加了办学成本,还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郭小可是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的博士三年级学生。2006年,学校江宁新校区启用,与其他绝大多数同学一样,郭小可也从市区本部搬到新校区。

“在新校区,老师基本上是到点来上课、下课就走人,同学要想提问题,课间休息的10分钟得抓紧。”回忆起几年前,郭小可感叹道,“当时就觉得新校区活生生地把我们和老师的距离给拉远了。平时跟老师接触得很少,走在校园里,我们可能互相都认不出,认识的老师也只能远远地望着。”

新校区与城区的距离,当然是师生接触少的重要因素,但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中国药科大学社科部主任王儒年教授坦言,现在高校教师压力很大,普遍承担着分量不轻的教学科研任务,在现行的职称评审、岗位考核、工资奖金等政策环境下,教师们除了要完成规定的课时工作量,还要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撰写和发表论文、争取科研经费等方面去。相对于课时和科研这些硬任务,与学生接触交流这种具有育人功能的软任务,就成了因人而异的良心活儿了。现在,大学里出现的很多现象,如对老师不礼貌、逃课、课堂秩序不好、毕业前以不文明方式宣泄情绪等,都直接或间接与学生对教师和学校情感淡薄有关。而教师也会因为得不到学生认可和尊敬而缺乏成就感,长此下去,不免产生职业倦怠,对教学缺乏激情和责任感。

新校区师生接触减少的问题引起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说,接触和交流才能相互了解,增进情感,教师的学问品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师生接触交流太少,是我们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克服和弥补的缺憾。”

2009年年初,中国药科大学启动了“教师亲和力工程”。

新校区多了温情与笑声

“教师亲和力工程”就是学校设计各种渠道和方式,组织引导教师走近学生,与学生直接接触交流,关心他们的思想,指导他们的学业。

镜头一:2014年4月22日中午11点30分,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一食堂餐厅里面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原来是一名教师和一群学生正在共进午餐。学校党委副书记张福珍说,这是“教师亲和力工程”品牌项目之一的“师生午餐会”。师生午餐会是不定期的,由各院部系自行来安排。各院部系办公室根据教师的具体时间安排,然后再通知他的一些学生参加。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食堂一起就餐,像朋友一样聊天,没有课堂上的规矩,没有身份上的界限,气氛融洽轻松。

在全国教学名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尤启冬教授参加的师生午餐会上,20多名学生围坐在尤启冬身边,边吃饭边聊天。学生们问了很多问题,尤启冬耐心倾听着同学们的提问,与他们一起分享当年自己求学时泡图书馆、做实验、写论文的往事和体会,勉励同学们善于利用大学资源,扎扎实实做学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满意我的回答,记得给个赞噢!”龙启东幽默风趣的语言逗得年轻人哈哈大笑。

镜头二:2013年12月29日,药学院2011级药物分析专业学生杨雪与导师徐进宜教授在微信上交流。近4个月来,徐进宜一直坚持在休息时间通过微信,为杨雪解答有关毕业论文方面的疑惑。“大学生不缺少创新的火花,但是如果没有导师及时的点拨,一个好的实验或成果可能就这样失之交臂了。”徐进宜说。

据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王欣然介绍,作为“教师亲和力工程”师生覆盖面最大的项目,学校从2009年起,在一、二年级的部分班级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和学术引导作用,让导师个人所具有的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感召学生。

本科生导师都是硕士生、博士生毕业才有资格担任,一名教师对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约10到30人。

与大多数高校实行的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不同,中国药科大学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双辅导制”——既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又有本科生导师有益补充。

镜头三:2014年4月17日晚,“与教授面对面”活动举行,大学生们可以与自己崇拜的外语系主任张国申教授零距离交流。张国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时也会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但现实面对面地交流,那种真情实意是网络时代冷冰冰的电脑屏幕所不能替代的。”

“与教授面对面”活动自2010年启动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近百期。学校的、国家级教学名师、海外大学教授轮番坐镇,让以往名师大家“只见名不见人”现象成为历史。该活动采取“信息公告—网上预约—问题甄选—预约成功—短信通知”的方式进行,即使某名教师有事无法参加,也会换个时间专门补上。

“与教授面对面”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亲和力工程”项目。“教师亲和力工程”还包括许多活动,如院(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逢年过节师生联欢活动、“吾爱吾师”评选活动等。

师生亲和是最美教育生态

2013年年初,教育部组织的公选校长之一来茂德到中国药科大学任职,他的一个举动,成为“教师亲和力工程”的新亮点。

2013年6月20日,从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的中药学院学生甘露和他的同学有点儿兴奋。当天,一共有近4000名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从来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校长与他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

甘露说:“校长用9个小时的坚持,实现了每个毕业生的小小梦想。那一刻,母校对我们的恩爱和期待充满每个同学的心间。”

“此前,学校党委讨论要不要这样做时,主要担心我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我说没问题。育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体现在行动上,为每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是最有人情味的教育。”来茂德说。

学校有爱,学生也有情。就在毕业典礼当天中午,来自外语系的5名厨艺不赖的毕业生脱下学士服、摘下学士帽,来到伴随了他们4年的食堂,给12位大师傅做了一顿午饭。

“我做的可是正宗的扬州炒饭,甜萝卜丁是我特地从扬州带过来的。”女生韦晓婧亮出了拿手好菜,“这是最后一次在食堂里吃饭了,我们想用这种比较特别的方式,感谢食堂师傅在这4年里的辛勤劳动。”

记者了解到,以往每年毕业季,总有一些不文明离校现象让学校头疼不已,而去年毕业典礼后,那些现象几乎绝迹。“校长的手酸了,孩子们心疼了,瓶子自然也就不摔了。”中国药科大学学工处处长张宝玲说。

来茂德的另一个行动也与“教师亲和力工程”一脉相承——在校园网上开通校长信箱。“我们大事小事都可以给校长写信,每一封都有回复。”社科部研三学生王冠华说。

来茂德的回复方式也很多样,但从不用简单的“谢谢”两个字来应付。“每天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回复邮件。学生写的邮件,一定要花点时间用心去回。”来茂德说。

每年的中国药科大学“吾爱吾师”颁奖晚会现场,都会出现感人的镜头。“我这一生获得不少荣誉和奖杯,但学生颁给我的只有这一个,弥足珍贵。”站在台上的获奖教师李众川热泪盈眶。作为校团委的教师,李众川主讲“音乐作品赏析”、“声乐基础理论与实践”、“合唱艺术”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吾爱吾师”活动由学生发起举办,每年开展一次,每次历时2个月。全校学生短信或现场投票海选自己最喜爱的老师,得票数前20名的教师将被评为“年度人气教师”。据统计,全校1万余名本科生中,有90%的学生参与投票。那些平时课讲得精彩,课后与学生交流多的教师,人气最高。

张福珍说:“我们的教师是热爱学生的,但是这种爱需要有渠道;同样的,我们的学生也是敬爱老师的,但学生总不能远远地望着,他们需要贴近。我觉得在校园里,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和学生谈笑风生的画面,就是‘教师亲和力工程’追求的梦。我们会不懈努力!”(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功毅 唐景莉 通讯员 姜晨)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药科大学实施“教师亲和力工程”纪实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