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高考考试时间延后。根据我省已经公布的高考政策,下面对今年高考政策进行了盘点。
今年的高考时间调整至7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时间定于7月7日、8日,比原计划推迟了整整一个月。事实上,1978年至2002年,高考时间固定在7月,2003年至2019年,考虑到气温等客观因素影响,高考时间调整到6月6日、7日。
今年将继续实行“3+X”科目设置。“3”指语文、数学(分文、理科)、外语;“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其中综合科目满分为300分,其余科目满分均为150分,总分为750分。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录取时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实施范围扩大
2017年至2019年,我省高校招生录取分本科提前批、本科“专项生”批、本科第一批(分A、A1、B类)、本科第二批(分A、B、C类)、专科(高职)提前批和专科(高职)批共6个批次。本科第一批(A、A1、B类)、本科第二批(A、B、C类)、“专项生”批及专科(高职)批次文理科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其他批次及艺术、体育类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2020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二批本科C类的体育类、艺术类(美术类)专业试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以降低考生志愿选择难度,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院校录取率,推进高考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今年,第二批本科C类的体育类、艺术类(美术类)专业志愿栏设置为8个平行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以及“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继续依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与以往一样,今年我省继续依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可根据自身成绩填报志愿。考生志愿填报实行网上分批次、分时段进行填报的办法。本科提前批、本科“专项生”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在文化课考试成绩、成绩分布统计和相关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后进行,志愿填报结束后,根据考生志愿填报情况和招生计划数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办法进行。
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录取模式将由现行的单一依据高考成绩,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模式。“两依据”指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既增加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也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更大空间。
部分高校招生政策有新变化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正在陆续发布,部分高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有新变化。比如,一些高校的招生计划增加,西安交通大学招生总计划从去年的4650人增加到今年的5250人;南昌大学的本科招生规模由去年的8010人扩大到今年的8150人。在录取上,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承诺,在专业志愿不少于6个的省份招生时,实行专业志愿零调剂。考生报满志愿且不重复,将百分之百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
今年,约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类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今年新增的大数据与数字地球方向,将着眼于数字信息技术与地质学的高度融合。华中师范大学则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包含5个本科专业,共计招生240人。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新增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四个专业,新专业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以工为主的特色和优势。
很多高校还为医学类专业招生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政策。例如,报考南开大学且符合医学类专业体检要求的考生,只要第一志愿填报医学类专业,入档后保证全部录取。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并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填报志愿,尽可能提升录取率。
加分项目只保留两项,不超过20分
从2018年起,我省高考招生录取全面取消了特长类加分项目,只保留了两项加分项目。2019年,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投档时可加10分。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投档时可加20分。
下一步,我省将规范和完善国家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复读生需要回到户籍地参加考试
我省教育考试部门明确规定,对待高考复读生的录取政策要和普通的应届毕业生一样,在对待少数民族高考复读生的政策上,同样存在加分政策,不得以任何形式歧视高考复读考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复读生需要回到户籍地参加考试。
在招生政策上,除了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招收国防生的院校(专业)、民航院校飞行技术专业、国际关系学院等部分院校,以及大部分大学保送生、自主招生和部分院校部分专业,有明确规定不招收往届生外,其他院校对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2019年,军队院校在我省招生时明确应届、往届均可报考。复读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仔细留意各院校招生需求,以免错失良机或误报错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下年度报名参加高考,成绩将排在同一总分的最后,同时将写实性记入考生档案,并提供给高校。
链接
高考招生流程
根据以往经验,高考结束两周左右会出成绩,以2019年为例,高考成绩于6月24日揭晓,6月26日开始正式填报志愿。今年高考时间比往年推迟一个月,填报志愿工作预计也会推迟一个月左右,请考生密切关注山西招生考试网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高招录取有特定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模拟投档
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按照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
2 确定投档比例
模拟投档后省级招办及时向高校报送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根据模拟结果决定是否追加计划,是否调整投档比例。
3 正式投档
省级招办按照高校调档的要求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高校调档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在网上投递给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只进行一次投档。
4 阅档
招生高校在规定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审阅,审阅内容包括考生的成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体检表以及诚信记录等。
5 预录取
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规定和招生章程等,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进行预录取,并将预录取和退档的结果上传至省级招办。
6 录取检查
省级招办对高校欲退档考生的情况进行审核,如无异议,则录取结束。
7 打印录取名单
省级招办根据招生高校的录取结果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8 填发录取通知书
招生院校根据录取考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该校公章后连同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寄送被录取考生。
相关
中国高考大事记
摸索阶段:1977年—1982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高考刚刚恢复,这一阶段的高考对后续的高考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1977年,由于准备仓促,高考由各省市自治区命题并组织考试,分文理两类。1978年开始正式恢复全国统一命题,各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这一阶段确立了全国统一命题的模式。
成形阶段:1983年—1987年
这个阶段以外语成绩100%计入总分为开端,体现了外语地位的上升。1985年在广东省首先试行标准化考试,对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各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了高考命题水平。
调整阶段:1988年—1993年
经过10年的摸索,高考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于是,以上海为首带动全国进入高考全面调整阶段,最主要的标志是1988年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以及1989年在全国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此模式是在高中毕业会考的基础上分文理两组设置高考科目:文科考语文,数学(文),外语,政治,历史;理科考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
稳定阶段:1994年—1998年
这段时期是高考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原国家教委提出,会考后的高考,在改革科目设置的同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将相应改革:在考察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能力;在择优前提下,调整试题难易度;实现考试的标准化,以逐步做到既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这使得这一阶段的试题区分度增大,试题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应试教育”以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出现,高考需要新一轮改革。
新课程改革:1999年—2003年
这一阶段的改革是一次全面的高考改革,开始的标志是1999年教育部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X’科目的设置方案”,其中“3”是指语数外这3门必考科目,“X”的选择比较多,“X”是指由高校在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文综(史地政),理综(物化生),文理综(史地政物化生)中选择一门或几门。从此,由于X的可选择性,“全国高考一张卷”的历史格局被彻底打破,1999年广东率先进行“3+X”科目改革。同时,教育部决定于2002年在全国全面推行“3+X”高考改革。
开放阶段:2004年—2019年
教育部于2004年2月份决定进一步扩大分省单独命题的范围,在部分省市实行全部科目或部分科目的自主命题,2004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试卷。2005年新增山东,江西,安徽,2006年新增四川,陕西,自主命题的省市逐步增加,于是全国高考呈现明显的开放趋势。
2020年以后,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入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预示着我国高考改革已经全面进入了深水区。对于2017年新高一的学生,他们在2020年参加高考时,将采取“3+3”的方式,第一个“3”是指语数外三门的高考成绩总和,而后面的“3”则是在史地政物化生这六门课中的任三门课的会考成绩,这样的选拔模式更有利于高校选择人才,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更好地避免偏科现象。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山西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