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2017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变化——
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
靴子终于落地! 昨天,《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发布。和往年相比,今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将呈现三大变化:一是本科批次志愿填报及投档基本单位由“院校”改为“院校专业组”;二是志愿填报改为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三是本科普通批征求志愿次数由1次改为2次。
这三大变化意味着什么?折射出招生院校在人才选拔上的哪些新动向?沪上部分高校和中学的专家对此作了解读。
考生填志愿将有更多选择
对于考生来说,今年必须要适应的一个变化是,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由过去的“院校”改为了今年的“院校专业组”。不少常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负责人直言,按“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志愿填报,将有助于增强考生的“获得感”。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介绍,本科批次以“院校专业组”方式开展招生,就相当于把原来的“一个学校”的选择拆分成了“几个专业组”的选择,本科普通批次可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这让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灵活填报方案。
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教授分析,在“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框架下,高校往往把选考科目要求相近或相关度比较大的专业归为一组,供考生填报。比如有的考生对信息学领域有兴趣,就可以把开设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等专业的高校,参考以往录取分数高低,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填报。同时在新的高考模式下,考生的选考科目增加,可以更全面反映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说,原来高校招收专业仅有“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及文理兼收专业”三大类,现在的方案依据学生选考的学业水平等级考科目与高校对于选考科目要求的吻合度,增加到40多个“院校专业组”大类。这样,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基础,学生拥有更多表达专业意愿的可能,这也充分体现了本次高考改革“尊重个性,鼓励选择”的精神。
引导考生合理定位,降低“落榜”风险
结合今年上海新高考的特点,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教授给今年高三学生的建议是:在目前这个节点上,考生应“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视”。
所谓“战略上重视”,指的是考生和家长都应了解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办法究竟“新”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志愿填报的时间改成了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节奏不同,意味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层次水平的把握程度不同。其次,无论是综合评价批次还是普通本科批次,志愿填报的数量都增加了,这意味着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有助于降低“落榜”风险。
而所谓“战术上轻视”,是特指在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的当下,考生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检验自身复习准备的程度和效果上。丁光宏说,根据往年经验,一般6月23日左右高考出分,到那时,包括综合评价批次在内的各批次才开始填报。也就是说,高考结束以后,考生有大约两周的时间,可通过各个高校的咨询活动了解更多信息。
在上海市嘉定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周凤林看来,《实施办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今年,不仅本科普通批次的征求志愿从原先的1次增加到2次,而且志愿填报增加了模拟演练环节,这将帮助考生熟悉院校的专业组设置,掌握不同批次志愿填报流程与安排,引导考生合理定位、正确填报志愿。(记者 樊丽萍)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海专家详解2017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变化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