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试专家都有一个观点:随着高考改革和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数学的难度将降低,而语文的难度将会逐步提升,最终决胜高考的科目极有可能就是语文,也就是说“得语文者得天下”。
“冷丝说人文教育”提出一个问题:过去传统的高考语文复习模式应该变一变,而应当更注重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那么,语文教师该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式呢?
很多学校和语文教师,他们的高考语文复习模式显得僵化。
语文是最具发展空间的学科,其中巨大的发展空间为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是,高考语文试题是以考查能力为主,不再用课文内容来直接命题。这一变化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使用热情日趋减退,不重视针对教材的复习,同时,高三语文复习存在“以考代读、以考代练”的现象,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和复习质量的提高。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复习之中,许多语文教师认为,尽早讲完课本内容,尽快开始语文复习,复习的效果就越好。在许多学校,高三的最后一到二个学期就是高考总复习学期,各个学科的教师会从9月份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专项复习。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师的引导复习任务都是陈旧的,即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从字音、字形一直到成语、病句等知识进行体系化复习,逐渐过渡到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最后再进行写作专项复习。
在总复习阶段,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都事无巨细,字音专项复习可能要进行一个星期的时间。
比如复习的开始阶段,这种复习方式就意味着教师会连续一周给学生讲解字音知识,让学生识记一些特殊的字或者多音节,学生的课下学习内容也都是多音字与易错字等。以此类推,高中语文的每一个考点都要进行反复讲解与练习,在这样僵化的复习模式中,许多学生的复习兴趣下降,复习难以深入。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考纲的解读,也不善于利用考纲。
学习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和考纲,这不仅是教师的事情,同时也是学生的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花一点时间,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使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备考时该怎样做,该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复习目标明确,针对性一定要强。
“纲”即《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高考语文卷命题紧紧抓住这两纲。“本”主要有三个:课程标准、语文课本、考试说明。在平时复习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以“本”为本的策略,因为,高考语文试卷往往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学好语文课本,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比如,阅读与写作是“源”与“流”的关系,如果不重视课内课外的阅读,尤其是不重视语文课本的复习,高考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帮助指导学生“悟”出课文的精髓。
如何突破过去语文复习的弊端,建立新型的高考语文复习办法?
语文教师首先要先指导学生进行横向复习,而不是复习一开始就从纵向上的各个知识点复习。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单位,对每一个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类与归纳。学生在横向复习过程中,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重审高中阶段所有课本的语文知识点,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
其次,在横向复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复习。
纵向复习,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语文知识的性质来分类,一般分成积累与运用模块、阅读之现代文、文言文阅读模块以及写作模式等等,教师带领学生分专题复习,让学生每一个部分的问题得以针对性解决,这就有利于学生清扫知识盲区。
最后,要进行综合复习。综合复习,就是将纵向复习与横向复习的成果结合在一起,将知识与考试重点结合起来,用往年的高考试题去检验学生前两个阶段的复习成果,巩固高考语文复习成果。
“冷丝说人文教育”强调,高考语文复习还必须高度重视作文训练,考前2-3个月,每周都需要强化训练课堂作文。很多教师只是讲解高考作文的各项要求,剖析一些典范作文案例,却很少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作文练习大多由各种综合考试取代。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作文总分是60分,占据高考语文总分150分的40%比重,试想,按照分数比例,考生需要用40%的时间来练习作文,而平时完全不训练作文,考生如何取得作文好成绩?
毫无疑问,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语文的地位只会不断提升,高考难度也会随之加大,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改变过去传统的语文复习模式,革除弊端,为考生做好备考服务。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改革 语文的地位提升 教师怎样才能指导好学生复习?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