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报考资讯> 报考指南

高考后报志愿致“两极分化” 考前报体现兴趣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后报志愿致“两极分化” 考前报体现兴趣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目前,高考本科录取已结束,但考生和家长们对高考的关注却热度不减。不少孩子明年参加高考的家长们已经开始在高考论坛中,向今年历经高考大关的过来人“取经”。其中,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是议论热点。不少家长对考前报志愿忧心忡忡,认为这种方式会加大录取风险,不如考后填报稳妥。北京为何沿用对考生风险较大的考前报志愿方式?考后报志愿又有何隐患?对此,相关教育部门、高校负责人和业内专家分别作出了解读。

家长心态

考前报志愿感觉风险太大

刘女士的孩子明年参加高考。在高考论坛中,她发现,每年都有600分以上高分考生因为志愿没报好,仅几分之差,不仅与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也与同一梯队的其他学校说再见,直接被甩到下一个梯队去了。

北京是考前报志愿,而且不是平行志愿,所以一志愿是家长们最纠结的。报高了,孩子成绩没冲上去,差不多的学校又不收二志愿,可能只有几分之差,却只能落到“千里之外”。一志愿如果报低了,又怕委屈了孩子的好成绩,实在左右为难。毕竟一个志愿可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这个赌注太大。但是,考后报志愿就不一样,起码自己的分数不用预判,规避了很大风险,就算最理想的大学不一定能上,但也不会差太远。

部门声音

考后报志愿易导致“两极分化”

记者从北京市高招办了解到,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北京基本都采取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只有1989年、1999年、2000年和2003年为考后填报志愿。从录取情况来看,考后报志愿容易形成“两极”结果:一方面,考生容易“扎堆”,另一方面,招生学校容易“断档”。志愿分布的不平衡比其他年份更加突出。

市高招办有关人士介绍,对考生而言,通知成绩后填报志愿,往往认为心中有数,但因为只知道个人分数,不知整体情况,而忽略了整体分布的复杂性,最后还是很盲目,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对高校而言,无法向考生提供负责任的相对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对考生家长而言,更是备受煎熬,尤其是增加过重的心理负担。家有考生的父母总想早点进入角色,5月份甚至更早就开始咨询,直到7月底填志愿,为期几个月的战线拉得过长。

从填报志愿的时间来说分为3种,分别是考前报志愿、考后估分报志愿和分数公布后报志愿。3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是一个实际操作问题。从“知己知彼”的角度来说,考生在考前填报志愿基本上能做到“知己”。实践证明各区县多年来形成的高招志愿辅导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知彼”即是考生想知道自己选报的学校在全市报考人数多少、录取分数的高低,而这一点无论在考前、考后或知道分数后都是事先无法准确知道的,只有考生填完志愿,全市作出统计后才能知道。另外,根据近3年来的统计,本科一批次一志愿投档率均持续超过90%,绝大多数考生的一志愿都得到了满足。

招办解释

考后报不意味着风险减小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旭峰认为,志愿填报的方式和录取方式息息相关,并不意味着考后填报就一定风险减少,相反考后填报而又不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扎堆现象更严重。因为考后虽然知道了自己的高考分数,但是不了解其他考生的填报选择,同样会出现扎堆情况。他举例,不少考后志愿填报的省份如江苏、湖北、山东等,这几年都出现了录取分数大波动和名校断档的情况,这说明很多考生出于慎重的心理,都往分数低的学校扎堆,不敢填报分数高的院校。

考前填报更体现考生兴趣

周旭峰指出,考后填报志愿还有一个弊病,就是更加的“唯分数论”。志愿的填报完全依据高考分数,而忽视考生平时的水平和自己的专业、学校兴趣。“所以这样对高校来说,表面看起来录取分数不低,但是一志愿考生减少,很容易招收到一批并不喜欢这样学校和专业的学生。而对考生来说,有的学生并不喜欢经济金融,但是为了不‘浪费’考分,违心填报了这个专业。”

他私下表示,也许像上海这样考前填报平行录取的方式更有利考生。但同时,实行平行志愿还有被诟病的一点是,让高校招录的考生中,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之间的分差越来越小。虽然分数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一所学校录取学生的层次会比较窄,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此外,北京每年录取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特别的大小年,而相反其他地区则经常出现大波动。

因为是考前填报志愿,北京开展招生咨询和服务的时间比较长。相对其他省,北京考生数量也较少,能够得到各高校招办更多的辅导服务。周旭峰认为,北京的志愿填报辅导机制比较成熟。



1 [2] 下一页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后报志愿致“两极分化” 考前报体现兴趣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