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高考改革”,学生家长欢呼雀跃之余,对改革下的具体应对充满了众多疑惑。下面,我们就家长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八面来音]
学生家长N大困惑
1.文理不分科后,偏科学生在弱项上如何补缺或突破?
2.高考科目改为3门统考和3门自主选择科目后,新高一生如何合理选择“小三门”?
3.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学业水平测试,将在今后高考录取、自主招生中起到什么作用?
4.今后春季高考如何来选拔学生?
5.高职、大专招生录取会否有变化?职业教育如何更好衔接中学教学?
6.2021年自主招生在高考后举行,学生该如 何规划?
7.2021年一、二本批次合并后,将会对考生有什么影响?学生该如何填报?
8.英语实行两次考试后,学生是否都该考满两场?该如何备考?
9.对于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会否受影响?如何规划?
10.艺术、体育特长加分取消后,原本已选择艺术、体育方向的考生该如何应对?
[校长观点]
●文理不分科有何影响,偏科学生在弱项上如何补缺或突破?
学生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上海市特级校长、原复旦附中校长、上海市督导委员会特聘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谢应平一向主张文理不分科。他指出,无论从社会对创造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来看,都应该广泛发展,而且从中发现兴趣,就像一个双学位的学生总比硕士更受欢迎。而搞建筑设计也是在画画上有天赋的。之前人们对中科大少年班之所以有异议,就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钻进了物理、数学研究,思维被固化了。
谢老师认为,不存在偏文科学生会吃亏的问题,这是因为首先之前文理分科,没有人会为理科生叫屈,因为从现在理科生的角度来说,文科生相对来说,语文和外语优势更强,所以这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现在大学专业普遍文理兼收,也就不存在吃不吃亏的问题。”
其次,谢老师表示,从选拔功能来讲,也不存在吃亏的道理。而且现在高校普遍实行通识教育,大一大二甚至不分专业。他指出,其实现在的文科生很少是在文科上真正有特长的,许多学生倒是理科成绩不佳才从文的。他建议,今后高校可以对偏文科生设定一条数学的最低线,如150分考到90分就可以。
教育指挥棒转向素质教育,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上海市特级校长、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表示,面对这一次高考制度史上较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一时之间产生陌生,甚至是抗拒感都很正常。文理不分科后,偏文科的学生害怕数学考卷难度上升,理科强项者又害怕反而凸显不出实力,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心态。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以积极的心态,直面改变。毕竟,改革的初衷在于将教育的指挥棒转向素质教育,弱化应试教育,分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将教育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从长远来看对他们的发展是积极而正面的。
而对于文理不分科后,偏科学生在弱项上如何补缺或突破这一疑问,赵凤飞说,以理科强的学生为例,哪怕同一张考卷无法拉开大的分数差,但在高考和高招将逐步分开的趋势带动之下,大学挑选学生将离不开对其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过一些什么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兴趣爱好,参加哪些研究性课程,在哪些方面有素养的提升等,都将在其中一一得到体现。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改革新方案要点分析及考生复习建议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