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过于求 热专业被打入“冷宫”
表演、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这些曾经的“香饽饽”专业如今被打入“冷宫”。教育部门最新公布的近两年来就业率较低的全国15个本科专业当中,这些都“榜上有名”。其中,市场营销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入围全国多个省份“就业难”名单。
15个被考生和家长视为“香饽饽”的“高大上”专业是怎么上了榜单呢?一个是数量问题,是否供过于求?一个是质量问题,即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品质是否满足社会需求?
以法学教育为例,由于法学专业几乎不要什么成本,不少高校前无充分调研论证,后无教学资源支撑,调剂几个老师就开设了法学专业。数据显示,199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1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为292所,2005年增长到559所。
如今,全国已有610多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每年的法学毕业生达到10余万人。从2002年开始,法学专业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危机,不少毕业生要么放弃专业另谋出路,要么低职高聘,博士干硕士的活儿,硕士干本科生的活儿。
企业参与 不搞“万金油”专业
表演、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专业“坑人”?其实未必。一个年轻人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知识后,不说专业知识上的收获,单单从培养学生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来看,也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这些专业为何被贴上了“万金油”的标签呢?这其中,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脱节、高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思路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才是关键。现行教育体制下,强调以学科基础为依据评估和设置专业,一些高校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应迟钝,专业结构不合理,本、专科比例倒置,专业设置过细,毕业生知识面太窄,培养的人才门类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必修课太多,学生无法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更多的课程。课程内容空泛,与职场中的实际需要脱节,“毕业”就“失业”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订制”人才 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
破解“就业难”,必须从末端回到源头,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订制”人才,让每个学生“适销对路”,让每个学生有“英雄用武之地”。
眼下,不少学生大学都毕业了,却连角色定位、分工都没弄明白,甚至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弹性。相比而言,其他国家的大学,在培养人才和为人才服务方面就比我们务实得多。
在美国,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学校就会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接触和认识就业市场。还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性格、兴趣,以便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等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是充满自信的,哪怕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他们也绝不会认为自己不行。所以,要解决“就业难”,首先要从教育体制的改革方面来推进,使教育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专业不应是“万金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