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政策

2020高考体优加分成腐败重灾区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2020高考体优加分成腐败重灾区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当前一些高考“优先项目”仍有模糊之处,建议在新的高考季到来之时,要加大透明公示力度,接受社会的监督,绝不能在“体内循环”了事、让公众“雾里看花”。

关注理由

辽宁省2021届18名高中毕业生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享受加分腐败案情的详细披露,最为引人关注。每年高考过后,围绕加分都会发生一些新闻事件,引发有关其存废的争论。在激烈竞争中,高考加分逐渐变成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唐僧肉”,甚至引发了一系列“高考加分腐败”。毋庸置疑的是,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良好的,是为了改变高考“唯分数论英雄”的不足。不过,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一个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渐渐走样并被异化?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历时一千三百余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科举考试的重要性相当于今天的高考。为了拿到这张通往官场的“入场券”,有的人寒窗苦读,期望以真才实学取得;有的人则“另辟蹊径”,处心积虑寻找各种歪门邪道。在明代,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例监”,便是花钱搞到入学指标的学生。

自古至今,这种腐败现象因为破坏公平正义,而饱受社会诟病。

一年一度的高考仅剩一个多月。按照教育部等5部门新规定,从2021年起高考将取消体育、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多项全国性加分项目。不过,在目前新规定中仍保留一些地方性加分的裁量权。有家长依旧忧心忡忡,担心这些所谓地方或自主招生优先项目,其中仍存有腐败的空间。

体优生加分成腐败重灾区

每年高考过后,围绕加分都会发生一些新闻事件,引发有关其存废的争论。这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常态”。

和往年相比,2021年的此类事件格外多,质疑、反对声尤其强烈,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媒体曝出的“辽宁有体优生1072人”事件。在辽宁省纪委介入调查后,2021年最终有270名考生放弃加分资格。后经法院审理查明,自2021年8月至案发前,担任辽宁省鞍山市田径学校校长、鞍山市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的孟宪森和鞍山田径学校外聘足球教练的姜维平,两人联手从事“高考加分生意”。2021年3月,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法院下发判决书认定,姜维平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孟宪森犯受贿罪,免予刑事处罚。依法没收二人的非法所得,上缴国库。

鞍山市宣判的这起案例是辽宁对体优生加分腐败施以司法惩罚的第一起案件,其导向性及案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警惕。

“这一案件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是从涉案人员组织报名参赛,到最后考生获得高考加分资格等一系列环节,监督机制缺失,没人严把关、负真责。”鞍山市铁东区法院刑事庭庭长高泰认为,相关制度设计存在漏洞。比如姜维平组织参加比赛时,一些高考生根本就没上场,由专业人员代替参赛,哪个环节稍微负点责就会发现造假问题。

事实上,体优生加分不止于鞍山。2021年本溪市高级中学一所中学就有87人加分,辽河油田高级中学等也有多名体优生获得加分。目前,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尚在进行中,本溪等地有的已被追责,有的进入司法程序,目前仍在办理中。

在河南省,2021年获高考加分的738名考生中,有445名出自同一场比赛——河南省2021年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这一赛事被指“批发”国家二级运动员。

这场赛事的秩序册显示,新乡市共有110名运动员参赛,都来自新乡市武术协会的代表队。新乡市有队员参赛的两所中学表示,新乡德治少林文武学校曾与中学和学生家长签订协议,每人缴费1.2万元,武校方面保证学生能拿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否则退款。这些学生经过了为期一年的课余训练。

同样在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2021年74人获10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占河南全省此项加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超过了河南省绝大多数地市的加分人数,引发了公众质疑。

从目前查处的案例来看,在所有加分项目中,体优生加分无疑成为加分腐败的重灾区,一些获得加分的学生并非真正的体优生。这项政策不但没有起到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作用,反而破坏了高考公平。

那么,为什么一个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渐渐走样并异化?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的学者认为,体优生高考加分,许多部门都参与其中,“大家都是利益链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谁都不会主动查人或自查”。

各类奇葩加分现象层出不穷

除了体育加分,思想品德加分也可“批量生产”。据北京媒体报道,2021年黑龙江省有328名考生因“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获得加分,其中仅鸡西市某中学一个班级就有12名。而鸡西市教育部门对此的回应是:此次加分评选过程符合规定,之所以出现一个班有12人因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获加分,是因为这个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

梳理十几年来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各种奇葩加分现象可谓层出不穷。

2020年7月,据《河北日报》报道,河北省沧州市纪委、监察局对沧州市计生系统在办理农村独生子女高考优惠加分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查,全市352名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中,竟有38名考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2020年6月24日,《南方周末》题为《西安“批量制造”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报道称,当年全市616名申请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中,只有196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2020年10月29日《新闻晚报》曝光了北京市车模比赛挂钩高考加分,获奖者可获20分高考加分。由于车模制作过程不受监控,引发高考加分制度存废之争。

2020年6月16日,《中国青年报》题为《上千“体育竞赛优胜者”竟是水货?》的报道,曝出了湖南省上千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3000余名报名参加复审测试的考生1000余人缺考,大批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无法达标。

2020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的现象,推动了浙江高考加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2020年,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其中涉及15名官员子女。

2021年1月,多家媒体曝光了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群体作弊事件,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约30人被取消成绩和名次。据查,相当一部分作弊者是中学生,为的是通过比赛成绩晋级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从而得到高考加分。

2021年4月3日,据南方网报道,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频频打破女子50米蛙泳的亚运会纪录,比赛成绩遭到质疑,比赛成绩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加分,可能存在“卖奖”的内幕。

2021年6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报道了湖南省娄底市几个重点中学武术加分的内幕及相关利益链条。

2021年7月15日,《中国青年报》曝光了浙江高考“三模三电”舞弊事件,考生只要缴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连足球队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

2021年7月27日,《中国青年报》题为《高考加分驱动机器人比赛功利化》的报道披露,有些省的参赛选手,获得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二等奖是为了高考中获得10分加分,获得一等奖可直接保送上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难免蒙上功利色彩。

毫无疑问,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良好的,是为了改变高考“唯分数论英雄”的不足,是一种在确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前提下的制度设计。但是,近年来,随着一起又一起加分舞弊事件的曝光,高考加分政策在公众眼中渐渐变了味。统计显示,按教育部规定,高考仅有10多个加分项目,各地却不断衍生到近 200种,滥加分、乱加分、假加分时有发生。

高考加分为何会出现如此乱象?有分析人士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诚信的缺失,加之各种利益主体借机寻租,才使本该依法严格执行的政策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落实。

加分“瘦身”能否终结腐败

针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高考加分”丑闻,2021年年底,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自2021年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其他一些加分政策也有缩减或取消。

不过,虽然高考加分政策做了重大调整,但仍有一些保留的地方性加分。比如像自主招生中,仍留有一些可以“钻的空子”。目前一些全国、全省类的作文大赛等竞赛仍在组织,教育部门和学校宣称“只要能得全国大奖,就可以优先参加自主招生”等。在此号召下,一些学生和家长不惜聘请高级写手参加比赛,有的语文老师亲自上手“代写”,有的甚至还去贿赂组织方。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考体优加分成腐败重灾区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