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21年,改革开放走过40载光辉岁月。
一路走来,高等教育持续印证并映射着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规制走向赋能、从集中走向分权、从管理走向治理,也由跟跑国际教育,实现并跑。
四十年来,四川农业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初始阶段(1959-1965)、恢复阶段(1978-1982)、快速发展(1983-1987)、稳步发展(1988-1998)和黄金阶段(1999年至今)几个阶段后,以211工程重点建设、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的跨越发展。
革故鼎新,研究生教育阔步前行
从1959年杨开渠教授招收水稻栽培专业研究生,拉开了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开端。1962年、1964年,陈之长、杨允奎、杨凤、邱祥聘教授分别在兽医产科、玉米育种、家禽饲养和家禽育种专业招生,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
1978年,学校恢复研究生招生,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招收研究生13名。1981年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2个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四十载岁月流转,学校研究生教育迎来黄金时期。到2021年,研究生在校生达6151人,年招收研究生1842人,博士招生专业36个,硕士招生专业80个。2021年招生人数是1959-1978年的近100倍,硕士招生专业是1959-1978年的16倍,招生学科门类由农学拓展为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
与之相适应的是学校师资队伍的巨大变化。1977年,学校教师仅有325人,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年龄40-60岁教师占比63.1%。到2021年,学校导师队伍1023人,其中正高级344人,副高级398人,分别是1977年的172倍和36倍,30-45岁教师占比达67.4%。
随着我国研究生管理体制逐步走向成熟,学位授予体系逐步完善,在1959-1978年仅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四十年后的今天,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数量占省属博士培养单位的四分之一强。
研究生培养机制不断健全。从1978年起,当年招生的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作物遗传育种制定培养方案,基本与农牧渔业部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一致。2000年以来,研究生教育逐步由管理改为治理,学校的自主权逐渐增大,2020年至2021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就有六个版次之多。
培养管理日渐规范。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正式确立,学校1982年起成立学位委员会,第一届主席为杨凤教授,委员21人。现已是第十四届,主席为校长郑有良教授,委员有43人。学校逐步建立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制度、坚持检查性听课制度,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修订了《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等。2020年更是召开首次全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2021年召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2021年、2021年、2021年反复修订《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等文件,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
砥砺躬行,研究生教育喜结硕果
四十年砥砺奋进,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取得耀眼的成绩。
从1996年学校通过“211工程”教育部专家组部门预审,1999年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正式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行列,经过“九五”、“十五”和三期建设,学校形成西南区作物科学与技术、西南区动物科学与技术、西南区动物疫病监测与防制、长江上游林业生态环境与工程、四川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5个重点学科群。
1989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20年作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2021年8月,畜牧学、作物学两个学科顺利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2021年9月,四川农业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为作物学(自定),学科建设范围涵盖作物学、畜牧学和兽医学一级学科。
在学位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第一轮(2020-2020)畜牧学参评,排名第8;第二轮(2020-2020)作物学、畜牧学、林学、兽医学参评,分列第四到第七;第三轮(2021-2021)作物学、畜牧学、林学、兽医学、风景园林学、草学参评,分列第四到第七;第四轮(2021-2021),四川农业大学12个一级学科入围前70%,1个学科评为A类,8个学科评为B类,3个学科评为C类。
2021年,根据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库)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标志着学校两个学科领域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2021年11月ESI最新排名显示,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的ESI排名分别为380名和419名,较2021年11月分别上升了93位和81位,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领域潜力值达85.9%;环境/生态学学科领域潜力值56.5%。
研究生培养质量备受肯定。先后有5篇学位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篇学位论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9篇学位论文获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荣廷昭院士主持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生培养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吴德副校长主持《畜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再获此殊荣,两项成果分别就作物学与畜牧学研究生培养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彰显了四川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突破。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研究生论文持续登载在《Science》、《Cell》、《Nature Gene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
教育国际化不断推进。自2020年实施公派项目以来,学校已选派573名研究生出国深造,其中联合培养博士322人,攻读博士学位222人,联合培养硕士21人,攻读硕士学位8人,派出规模和数量均居西部高校前列,留学多集中在比利时根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等世界一流名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专业。
毕业研究生在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等就业,成为研究、管理骨干和领军人才。其中不乏国际国内领军人物,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荣廷昭,芝加哥大学教授龙漫远;不乏国家杰青,如复旦大学杨洪全、卢宝荣等;不乏创新创业典范,如致力沼气工程、获总理鼓励的金柳等青春创业者。
40年艰苦奋斗,不忘初心;40年筚路蓝缕,硕果累累。
今天的四川农业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今天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站在新的发展机遇上,我们坚持服务于学校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大局,增强一流意识,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开放、包容、求新的意识持续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四川农业大学:四十载峥嵘岁月 昂扬奋勉铸殊功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