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6日传出信息,今年学校将在招生、培养机制上实行重大改革:高考后按大类招生,除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等个别专业以外,全校近60个本科专业将分为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和理学工学三大类。学生进校时无具体“专业身份”,接受通识教育,入读一年后才确定专业志愿。与之相对应,各院系专业招生名额不再固定,而由学生选择决定。
副校长叶志明说,“绝大多数大学招生时,每个专业都规定了招生人数,不管报考情况如何,最终都会按照招生计划来分配学生。但为什么招这个数?没人说得清,有些专业已经明显该淘汰了,但是因为把其他专业没录取的学生调剂过来,所以并不愁生源。”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更好地激励院系提升教学质量等等,都是难题,此次招生、教学机制上的探索,就是想“碰一碰”这些难题,寻找解决顽疾的路径。
据透露,学校在招生培养制度上的“大动作”,核心就是按大类招生。目前,本市已有部分高校试行按大类招生,但分类较细。如复旦大学将物理、化学、生物合并成自然科学类;医学方面的临床8年、临床5年、基础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合并成医学大类;国际政治、社会学等专业合并成社会科学大类等。相较之下,上海大学此次改革,大类分得更“粗”。校方希望学生获得不受专业局限的视野,第一年全部接受通识教育,“打底子”的同时,充分了解各专业特点,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一年后再申请专业。
据了解,第一学年末大类分流时,学生依据本人意愿填满所在类内的所有专业,然后按照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第一学年绩点排序,参考个人综合表现,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按填报志愿的顺序分流到各专业。
与此同时,在第一学年的学习期间,学校还专门建立一年级大类通识教育、专业分流信息发布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类信息。例如为了指导学生在一年后理性选择专业和发展途径,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相关信息。专业信息如: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科研资源、各类成果、专业学习要求等;就业信息如:前三年各专业毕业生、或者各院系就业情况,含单位去向、最低薪资、考研、出国留学、专业相关度等。此外,学校还将在第一学年末为学生提供跨大类直接选择专业的机会。
与之相应,学校在各院系招生名额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院系专业招生名额将只设上限、不设下限。学校先根据专业水平、师资力量等测算出各院系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招生人数极限,当申请某专业的学生人数高于这一极限时,进行择优录取。当申请某专业的学生人数低于极限人数,该专业甚至可能面临淘汰。对一些较为冷门需加“保护”的基础学科,学校则启动“经济杠杆”,通过全额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入读。
上海大学今年在沪本科计划2400人,其中第一批本科1600人(文科380人,理科1220人)、艺术类383人、其他417人(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招生、春季招生等);在沪高职计划650人(含艺术类高职140人)。
据了解,大类招生后,上海大学2011年第一批本科的招生录取原则仍然与去年相同,即按照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志愿依次录取,各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分。对所有填报上海大学本科(艺术类除外)的考生,学校仍然坚持只要投档至上海大学且愿意调剂的学生,学校均不会退档。上大将于5月8日上午9:00—下午3:00在校本部(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举行大型招生咨询活动。(记者彭德倩)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海大学实行三大类招生入校第一年无“专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