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5个系和CAD研究中心、CIMS研究中心2个中心及半导体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社区信息化和智能建筑研究中心、网络化系统研究所。
学院学科领域宽广、专业覆盖面大。现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5个硕士点。近年来,还拓展了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工程等4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等7个本科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310余名,其中教师队伍中有教授(研究员)48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82名。拥有博士生导师32名,硕士生导师98名。目前,骨干带头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超过50%,并充实了一批来自德国、日本等国名校归国骨干教授,引进聘请了4位国内知名院士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学院还聘请了20多名知名教授、学者、专家为兼职、顾问和名誉教授。截止2003年9月,全院共有在校博士研究生80名,工学硕士研究生846名,工程硕士研究生206名;本科学生3600名。
学院坚持以本科教学与高层次学历教育、科学研究并举的办学方针。下设的CAD研究中心是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设计中心;CIMS研究中心及上海CIM培训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是集计算机、控制、现代管理、现代制造等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研究培训中心;半导体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由3位院士领衔的以半导体材料、功率集成电路和神经网络为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是国内第二家分中心,主要承担国家及省部委的高性能计算环境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已进入全国高性能计算能力排行榜。多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973计划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大量科研课题,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和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多项奖励。这些研究项目以其先进的设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了本科教育和高层次学历教育,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以本科教育为本,以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为动力,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21世纪优秀人才的学院办学方针。
学院与芬兰Mikkely工业大学、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以及法国、德国等多所院校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还与校内的中德学院联合培养信息与控制领域的研究生。
学院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环境,由教育部资助建设的标准软件实验室,国外公司赠送的EDA、DSp和pLC单片机等实验设备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学院又成立了院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全院用于本科教学的5个一级学科专业实验室和1个三电实验室,并创建了1个院直属实验基地,下设6个实验分室,专门用于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素质大大提高。近年来,有的荣获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称号,有的获得国际上信息领域额度最高的朗讯奖学金;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赛区、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科技部首届智能交通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奖。
学院7个本科专业涉及国民经济信息化中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及应用等基本环节,专业前程无量,毕业生均能在大信息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教育等部门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人已成为技术骨干、专家,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毕业生供求比超过1:5。
以上内容均来自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考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更多大学专业介绍请进专业解读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