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日电 (赵英梓)“9.3”阅兵日上威武的装备方阵在世界的瞩目下通过天安门广场,“神舟”与“天宫”在苍茫宇宙准确“一吻”,“嫦娥”探测器环绕月球飞向更远深空……这些耀眼的科技成就震撼着我们每个中国人。
2015年秋天,北理工的师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在‘9.3’大阅兵里的武器装备,不是北理工研制的,就是北理工参与研制的。”这句话源于北理工参与了本次阅兵27个地面装备方队(其中作战装备方队23个)和10个空中飞行方队中的17个地面方队和8个空中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涉及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与对抗、火力指挥与控制、先进制造、军用信息和对抗、先进材料与工艺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北理工国防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和为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受到世人瞩目。
统筹“双一流”大学建设,夯实科研基石,除了继续加强国防特色之外,还应着眼于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些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学校科技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学校大力鼓励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发展新兴交叉领域,通过独树一帜的“特立论坛”,不断凝练面向未来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在光电技术与系统、能源科学、制造与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科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前瞻性成果。
“十二五”期间,北理工科技投入总量近100亿元,其中国防科技投入接近科技投入总量的70%,居全国高校前列,体现了鲜明的国防特色。
“十二五”期间,北理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2项,其中包括体现国家重大创新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体现重要科学发现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牵头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获奖数方面,北理工居全国第3位。
“十二五”期间,北理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荣获首届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授权国防专利和有效国防专利数均为全国高校第一。
“十二五”期间,学校国家级平台增至8个、省部级平台增至43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获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电动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北京市首批高精尖中心—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国防科研为主体、军民融合、结构合理的科研新格局。北理工在国防科技和国家重大研究任务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和提高,整体科技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当前,统筹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命题,是使命,也是责任。作为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服务国家需求一直是北理工不变的精神追求,为国不计得失,孕育不凡之力。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从9.3阅兵看北京理工大学国防技术有多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