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备考> 语文

高考语文备考练习:诗歌比较鉴赏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高考语文备考练习:诗歌比较鉴赏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高考语文备考练习: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的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别黄徐州

  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①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病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新市驿别郭同年

  张咏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

  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

  【注】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中“刻画无盐,唐突西施”的典故,此处表示作诗尚未全工,有愧所得的称誉。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情感表达的能力。回答本题,应注重分析两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陈诗最后两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感慨时光不饶人,而自己又体弱多病,所以临歧告别,泪洒西风,表达的情感应该是惜别的深情等;张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分别后不断回头,觉得以后很难再碰到知心朋友,以此表现诗人对老朋友的留恋以及自己的孤独之感等。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离别的愁绪。不同点:①《别黄徐州》通过描写诗人的衰老、疾病,加上秋天的萧瑟和与朋友的离别,使诗人老泪纵横,感叹韶光易逝、境遇困窘。②《新市驿别郭同年》通过描写诗人离别时的多次回头,表现诗人的依依不舍和与朋友离别后的孤寂之情。

  综合练



高考语文备考练习:诗歌比较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注】

  [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E.中国古典诗词历来不乏对离情别绪的描写,许衡的这首《满江红》避开了一般的浮泛描写,处处从个人的真实经历出发,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BD[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反复铺叙渲染离别之苦。B项,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D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内心没什么好说的”不准确。]

  ★(2)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比较阅读能力。关键是要吃透两首词的相关内容及其思想情感。柳词主要是写男女之间儿女情长的离别之苦;而许词是亲友之间的离别,其中夹杂着中年人生的种种感触。将课内词作与课外词作作比较阅读,此种题型要注意。

  【答案】柳词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会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清寒之处;而且从今往后漫长孤独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

  许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具体诉说,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下片开始四句写大好的青春年华消磨在黄卷里,青镜里也添了不少白发,对比之中有一种沉重的人生迟暮之感。他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门来有故乡的山水云月可赏游,这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因应召而离别,使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归隐生活虽好但君命难违,只能无奈感叹“美事难双得”。正是这种种难言的隐衷使词人在离别之际更加感伤和哀痛。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2)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注】。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E.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CE[C项,应为“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E项,“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

  (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

  岑参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

  岑参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BD[B项,“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30高考网小编推荐:

高考语文备考:筛选并整合新闻信息

高考语文备考:小说综合性选择题

高考语文备考:辨析病句

高考语文备考:古代文化常识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备考练习:诗歌比较鉴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