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资讯> 高考快讯

教育改革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教育改革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教育改革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关注劳动与教育

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并对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了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在原有“德智体美”基础上,增加了“劳”,更加全面地定义了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与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同时,他还强调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人才评价弊端。这些都预示着党和国家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社会需求,也预示了今后教育改革的深刻内涵。

在教育方针表述中,为“劳”赋予了与“德智体美”同等重要的价值,在我看来,具有十分重要的“返璞归真”的意义。不言而喻,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劳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力劳动。重新确立作为教育方针核心要素之一的“劳”,所强调的是学校教育不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学校教育引导学习者自觉地将所学知识、技能主动应用于改善社会实践,并能自主解决日常生活与自身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同样,当前人才评价中现实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片面倾向,也是所谓应试文化、“学霸”青睐、“精致的利己主义”大行其道等片面价值误导社会大众的结果。因此,以习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确立的新愿景、新决断、新举措,必将有益于引导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梦想提供更加可靠的人力资源基础。

重申劳动的育人价值,纠正片面的人才评价标准都具有一个共同指向,即未来中国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社会成员和公民大众应用所学文化与技能,有效开展自主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反省我们的教育实践,虽然许多现代教育家,包括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等,都为培育学习者的劳动技术、职业技能与社会实践能力做出过有意义的创造性探索,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改革开放及新世纪以来的劳动技术、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也在延续生产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应试教育”和“升学竞争”主导及单一学业成绩考核模式影响下,劳动教育及实践能力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因为缺乏相应的课程规划、教学制度和评价机制保障,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高分低能”“知行分离”,忽视甚至鄙视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不良社会价值观。这种现象的存在,扭曲了教育的育人价值,也窄化了社会对于人才的看法,实际上也成为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制约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难以忽视的障碍。

回顾自己参与的基础教育创新实践,我们曾结合课程改革契机,以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于2020年先后启动了北京市“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我们依据“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中发展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利用首都丰富的科技、教育及社会资源,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社会生活和探究性学习项目中去发展能力。10年间创建了50多个翱翔基地,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家实验室都参与人才培养,先后有2652位学员参与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为特色的研究性学习。“雏鹰计划”也引导中小学生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学校课程,开展学习,惠及300多所中小学数十万学生。实践表明,借助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背景下的体验式、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劳动态度、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因此,真正落实劳动教育目标要求,纠正片面人才评价标准,就应聚焦如何规划和落实与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学习者社会实践能力,以纠正注重考试成绩、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导向,进而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同时,真正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纠正片面的人才评价标准,必然促使现行教育供给制度在课程规划、校内外教学设施、教与学方式、学习成就评价标准及教师的专业角色等方面做出深层次的改革创新。

以上,就是30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育改革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专题

大家正在看